close

成都生物博士村幹部:要當好村民的“保姆”

感悟靜電除油煙機價格:農村最缺振興鄉村的人才

餘水洋到鐵牛村處理糾紛。

餘水洋在果園查看柑橘掛果情況。

成都冬日的清晨,撲面而來一股清冽的風。傢住蒲江的餘水洋顧不得寒冷,早晨7點起床,稍作收拾便匆匆趕往西來鎮。他每天堅持在8點前趕到單位,兩年多以來,雷打不動。

餘水洋是重慶人,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畢業以後,參加蒲江縣的人才引進計劃來到西來鎮工作。在他看來,放棄科研紮根基層,是從冷冰冰的書本走進煙火氣息的人情味裡。

如今,餘水洋不僅是西來鎮的一名工作人員,更兼任瞭鐵牛村的駐村幹部,村上的大小事宜,都有他的身影。雖說不再從事科研工作,但專業知識並沒有落下,專業是作物遺傳育種的他,也漸漸地找到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。

A

“他鄉”變“故鄉”

博士紮根蒲江基層

算起來,今年已經是餘水洋來到成都的第十三個年頭瞭。

餘水洋是重慶人,2005年高考後,面對自己還不錯的高考成績,他卻在填報志願這一關卡住瞭。選擇到成都深造,背後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,“重慶太熱瞭,我想換個地方。”於是,緊鄰傢鄉又氣候宜人的錦官城成瞭19歲的餘水洋心中理想之地。

不過,讓餘水洋沒想到的是,這個選擇讓成都從“他鄉”變成瞭“故鄉”。他一路在成都從本科讀到博士,直到2015年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畢業。

餘水洋的專業是作物遺傳育種,找工作時,他偶然瞭解到蒲江縣的人才引進計劃,恰好要對口招作物學方向的畢業生,“這裡離傢挺近的,方便照顧父母。”抱著試試的心態,餘水洋第一次來到蒲江。

到蒲江的路途上,沿路茂密的植被和農民園子裡栽種的果樹讓農學出身的他分外敏感,“這裡的自然生態環境很好,特色農作物種植很有優勢,我希望能夠結合我的優勢,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。”

為此,他婉拒瞭到北京、上海等地科研機構工作的機會,放棄瞭原本相對擅長的科研工作,“繼續做科研,我可能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傢,但跳出來從事別的工作,才更能感知世界的人情冷暖。”

B

被稱“後勤部部長”

白板寫下工作要點

2015年7月,餘水洋上崗瞭,他的職位是西來鎮事業管理服務中心的基層工作人員。

起初,他身邊常有惋惜的言論表露出來,“周圍很多人覺得,博士下基層很屈才。”感嘆的聲音多瞭,餘水洋也就免疫瞭,“做科研是從書本上學到知識,但現在是在與基層老百姓打交道中沉淀出的真知。”西來鎮黨委副書記蔣衛至今仍記得見餘水洋第一面時他的樣子,“他沒有博士的傲氣,很謙虛、很有禮貌。”

2016年10月,他開始負責黨政辦工作,主要負責單位內部各機構之間的綜合協調,協靜電機保養助處理單位各項日常事務,事多且繁瑣。為瞭方便監督各項工作進度,餘水洋便在辦公室擺上瞭一塊白板。

走進餘水洋的辦公室,這塊白板頗為惹眼,上面密密麻麻寫滿瞭當天的工作內容。他說,每天上班前把一天要做的工作寫上,下班前把做好的工作擦掉,工作進度一目瞭然。有條不紊的工作態度讓同事倪斯倩笑稱他是“後勤部部長”。

漸漸地,餘水洋發現,搞科研六年時間裡養成的嚴謹、細致等習慣有瞭用武之地,“基層工作是跟老百姓打交道,他們的想法也許隻關乎生活中雞毛蒜皮的事,但對我們而言可能是很重要的信息。”

兩年多的基層歷練,餘水洋少瞭幾分原來的沉悶,多瞭幾分開朗和健談,他常感嘆,“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遠遠不夠,必須在工作中繼續沉淀。”

C

挖掘資源最缺帶頭人

要當好村民的“保姆”

2015年底,餘水洋的工作內容中加瞭一項:西來鎮鐵牛村的駐村幹部。

每周,他要抽出一天時間到村上轉轉,與村幹部對接近期村裡的大小事宜;村上有公路、溝渠等項目修建時,也需要他給出建設性意見;臨近年關,到村裡交接工作時,他還會提上慰問品到貧困戶傢裡坐坐。

不過,餘水洋對自己還有個定位:當好村民的“保姆”。

走進西來鎮鐵牛村,不少魚塘映入眼簾。這個位於蒲江和邛崍交界的村子,以發展漁業和旅遊業為主。2016年以前,村民主要種植的經濟作物是柚子樹,附加值並不高,柑橘樹也有,但品質參差不齊。

2016年,農業部在蒲江正式啟動以水果、茶葉為重點的全國園藝作物品種改良、品質改進、品牌創建“三品”提升工作。但這項工作,在鐵牛村吃瞭不少村民的“閉門羹”。

“以前,村民有過跟風種植導致水果賣不起價的情況,他們怕瞭。”為瞭說服村民加入果樹改良提升工作,餘水洋現身說法,一遍遍地向村民講解,什麼是綠色種植,什麼是科學種植,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。“我是學作物遺傳育種的,就將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說。”一番遊說之下,鐵牛村村民也先後加入“三品”提升,對柑橘樹的施肥、掛果袋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改良。

“他也是我們農民夜校的老師。”在鐵牛村副書記王珩看來,餘水洋是村上瞭解外界資訊的一個窗口。稍空些的時候,餘水洋會到夜校講課,“他說,村裡要長遠發展,要走集體經濟道路,一定要有自己的產業。”

“他之前就一直說,村上的主路太狹窄,影響村子的長遠發展。”2017年10月中旬,鐵牛村的主路開始瞭擴寬工程,在公路原有基礎上,利用道路邊角,把4米的主路拓寬到5.5米,最寬的地方6米左右。

十九大報告中提出,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如何融入其中,餘水洋也有自己的看法,“農村其實不缺資源,缺的是能挖掘資源的帶頭人,缺的是能帶來新鮮資訊的人。農村要發展更長遠,一定要有屬於村民的集體經濟。”如今,在鐵牛村的集體商討下,也有瞭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,“我們打算發展鄉村旅遊,已經有靜電機推薦瞭具體的項目規劃。”王珩說。(記者 秦怡)


AD1591332327988B
arrow
arrow

    wao620yy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